03
2022
-
11
他是武學宗師,多位皇帝都想一睹真容
作者:
十堰
歷史悠久 底蘊深厚
自古以來 人才輩出
這些歷史人物閃爍著智慧之光
構成一幅群星璀璨的歷史畫卷
追繼先賢 激勵后秀
為展現(xiàn)我市人才輩出的歷史盛況
今日起
刊發(fā)系列報道
講述十堰歷史名人背后的故事
第二期
他是一代武學宗師
他是內(nèi)家功夫集大成者
多位皇帝都無緣一睹真容
明成祖朱棣甚至為他修建宮觀
他就是
武當三豐派祖師
張三豐
↓↓↓
張三豐,名全弌(讀音yī,是“一”的異體字),字玄玄,元末明初著名道士,熟悉三教經(jīng)書,與人談論以道德仁義忠孝為本。明洪武初年,附均州(今丹江口市)芝河里道籍,以全真法修于武當山,曾任五龍宮住持。心與神通,有先見之理,曾預言:“武當山異日必大興。”
20多年后,永樂皇帝命大臣率20余萬軍民夫匠敕建武當山宮觀,武當山道教呈現(xiàn)鼎盛局面。
張三豐是一代武學宗師,傳說練就不死之身。據(jù)稱,其人長相不凡,大耳朵大眼睛,龜形鶴骨。他的絡腮胡子像鋼絲一樣,頭上梳了個抓髻,喜歡在手中拿一方尺。無論寒暑,只穿一身道袍、一件蓑衣。高興時穿山走石,疲倦時鋪云臥雪。與之談經(jīng)論道,無所不通,人人皆以為他是人中神仙。據(jù)考證張三豐卒年應在明天順二年,即公元1458年,其壽為212歲。這是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壽,令人刮目相看。
張三豐到底是哪里人,至今沒有定論。四川、陜西、湖北等地方志中都有關于張三豐的記載和推測,各類說法竟然多達30多種,但都沒有確鑿證據(jù)加以佐證。
在歷史傳說中,仰慕并想與張三豐見面的皇帝不止一人。據(jù)說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,朱元璋兩度詔請張三豐入京,皆避而不見。
明永樂年間,明成祖朱棣一封親筆信送往武當山,言辭懇切地表達自己對他的仰慕,并企盼能見上一面,仍避而不見。期間又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張三豐,豈料胡廣在武當山與張三豐遇而不識。
永樂十年(1412年),明成祖朱棣調(diào)集軍民工匠20余萬眾,經(jīng)十年,建成八宮、二觀、三十六庵堂、七十二巖廟等龐大工程建筑。其時張三豐混跡于民眾之中,朱棣派人屢訪不遇。
還有一種說法,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,張三豐曾出手相助,助其奪取江山,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尋找張三豐。明成祖時,朱棣自詡真武大帝化身,“北建故宮,南修武當” 。
無論是在金庸等人的筆下,還是在中國諸多武術門派中,自古以來武當派的名號響徹江湖。而讓武當派聲名遠播的,正是始祖張三豐。
中國武術馳名天下,源于佛道兩家的修煉方法,一為少林達摩,一為武當張三豐,所以素有“南尊武當,北崇少林”之說。
張三豐創(chuàng)立的武當派內(nèi)家拳博大精深,諸如太極拳、八卦拳、形意拳、五行拳、純陽拳、混元拳、玄武棍、三豐掌等,都注重內(nèi)功,講究以柔克剛,以靜制動。與道家清靜柔弱、淡泊無為的主張相合,注重行圓取象,尚柔文靜,不躁不僵,陰陽消長,八卦演變,五行生克,據(jù)此追求煉精化氣,煉氣化神,煉神還虛,煉虛還道,增智開慧的境界。
而金庸先生筆下的“張三豐”武俠人物又是另一種形象。無論是港臺還是大陸都拍攝了很多有關張三豐的影視劇,各個版本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,但是卻演繹出了張三豐的另類人生。
關于張三豐的傳說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相傳他不僅是武當派始祖、太極拳始祖、武學泰山北斗,同時還是民族英雄、龍行書法始祖。此外,張三豐還曾在14歲時考取武狀元,18歲時擔任過縣令,后來辭官出家,隱世修道。
張三豐之所以成為中國道教史上的傳奇人物,關鍵是他的思想學說出眾,影響深遠。他的《無根樹》《大道論》等作品體現(xiàn)了中國千年文化智慧,其中尤以《無根樹》受世人推崇與喜歡。
張三豐主張三教合一,提倡積善累德。他主張修道者,就是修“陰、陽、性、命”之道,并認為“玄學以功德為體,金丹為用”。故而,他的內(nèi)家拳在繼承古代武術攻防理論的基礎上,運用《易》中原理,參以道教內(nèi)丹功法的經(jīng)驗,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
為了讓十堰優(yōu)秀歷史文化
邁向全國、走向世界
目前
十堰“歷史名人活化工程”和“歷史文化活化工程”
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大賽
暨文化創(chuàng)意產(chǎn)品設計大賽
已經(jīng)正式開啟
誠邀您參加
相關下載

集團公眾號

堰清兒百度小程序

堰清兒微信小程序